
事故詳情
當地時間11月5日下午,美國附近一家化工廠發生爆炸并造成有毒氨氣泄漏,大量危險氣體騰空而起,引發周邊部分地區民眾緊急疏散,附近其他區域人員就地避難。
截至當晚,應急人員仍在全力控制泄漏,目前尚未確認有人員傷亡。有關部門持續監測空氣質量,并建議任何出現眼睛刺痛或呼吸困難等癥狀的人員立即就醫。

根據《危險化學品目錄(2015版)》,氨氣是一種有毒且可燃的危險化學品,其對皮膚、眼睛具有腐蝕性、刺激性。
氨氣一旦大量泄漏,會造成的較為嚴重的中毒、燃燒爆炸事故,污染環境并引發次生事故。
氨氣泄漏事故特點
(一)擴散迅速,危害范圍大。
液氨一般以噴射狀泄漏,由液相變為氣相,體積迅速擴大,形成大面積擴散區。
(二)易發生爆炸燃燒。
氨氣泄漏后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火源發生爆炸或燃燒。
(三)毒性強,處置難度大。
液氨可致皮膚灼傷、眼灼傷,吸入濃度高、量大的氨氣能致人死亡。發生泄漏的部位、壓力等因素各不相同,災情復雜、危險性大,處置專業技術要求高。
處置程序與措施
1、通過詢問、偵察、檢測、監測等方法,以及測定風力和風向,掌握泄漏區域氣體濃度和擴散方向。

2、查明遇險人員數量、位置和營救路線。
3、查明泄漏容器儲量、泄漏部位、泄漏強度,以及安全閥、緊急切斷閥、液位計、液相管、氣相管、罐體等情況。
4、查明儲罐區儲罐數量和總儲存量、泄漏罐儲存量和鄰近罐儲存量,以及管線、溝渠、下水道布局及走向。
5、了解事故單位已經采取的處置措施、內部消防設施配備及運行、先期疏散搶救人員等情況。
6、查明擬定警戒區內的單位情況、人員數量、地形地物、電源、火源、交通道路等情況。
7、掌握現場及周邊的消防水源位置、儲量和給水方式。
8、分析評估泄漏擴散的范圍、可能引發爆炸燃燒的危險因素及其后果、現場及周邊污染等情況。
來源:應急救援戰訓營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